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毕加索的狂想、爱恋和梦魇:在巴塞尔重遇他的蓝色与玫瑰色时期

TANC 艺术新闻中文版 2021-09-26


“母亲曾经对我说:’如果你去当兵,你会成为一名将军;如果你加入教会,你将成为一位教皇’。然而,我走了艺术这条路,并且成为了毕加索。”

—— 巴勃罗·毕加索  


“青年毕加索:蓝色与玫瑰色时期”展览现场 © Succession Picasso / 2019, ProLitteris, Zürich. 图片由Mark Niedermann拍摄


“正是想到卡萨玛吉斯的死亡我才开始创作蓝色油画”,毕加索曾说。挚友卡尔斯·卡萨吉玛斯的自杀让毕加索沉入长达三年的梦魇,成为他开启蓝色时期的契机。此后,毕加索在他人生中第一位缪斯的引领下走向玫瑰色时期,创作了一系列色调氤氲的女性形象和马戏团小丑作品。


呈现毕加索“蓝色时期”与“玫瑰色时期”(1901-1906)的作品大展“青年毕加索:蓝色与玫瑰色时期”正在拜耶勒基金会美术馆展出,通过80余件绘画和雕塑作品以时间线索再现了毕加索对生命、爱、命运、死亡等主题的探索及其早期艺术生涯面貌。


“青年毕加索:蓝色与玫瑰色时期”展览现场 © Succession Picasso / 2019, ProLitteris, Zürich. 图片由Mark Niedermann拍摄


“毕加索的蓝色和玫瑰色时期的创作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主题,经过了数年的研究和讨论”,本次展览策展人拉斐尔·布维耶(Raphaël Bouvier)在接受巴塞尔电台《英语秀》采访时说道,“我们团队大约花了四年时间来筹备这个展览,比其他任何一个展览的筹备期都要长。我们必须保证顺利展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蓝色和玫瑰色时期杰作。”


毕加索,《自画像》,布面油画,81x60cm,1901年,毕加索美术馆藏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Mathieu Rabeau


卡萨吉玛斯之死:蓝色时期的梦魇


毕加索(中)与卡萨吉玛斯(右),摄于1900年,图片来源:Eduard Vallès Archive, Barcelona


毕加索,《卡萨吉玛斯肖像》,1899年,图片来源:www.pablo-ruiz-picasso.net


画家卡尔斯·卡萨吉玛斯与毕加索相识于1899年的春天,两人很快成为创作伙伴并于次年同赴巴黎进行艺术创作。然而,这段短暂的友情仅仅持续到1901年1月——卡萨吉玛斯热恋上有夫之妇热尔曼·加尔加洛,在失败的恋情中自杀身亡。这一事件给毕加索造成了巨大冲击——他正是在卡萨吉玛斯苦恋无望时抛弃了他的朋友,让这个颓废主义者走上了绝路。


热尔曼·加尔加洛(Germaine Pichot, 1880-1948)图片来源:Pinterest


毕加索,《死去的卡萨吉玛斯》,巴黎,版面油画,27x35cm,1901年,毕加索美术馆藏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Mathieu Rabeau


毕加索对卡萨吉玛斯感到的内疚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毕加索曾先后创作了三幅描绘卡萨吉玛斯的图画,展览展示的《死去的卡萨吉玛斯》显示了梵·高的显著影响:在激烈的精神压力之中,画家摒弃了所有常规的艺术法则,把他的勇气、愤怒和生命力用厚涂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表现于画面。另一幅能够预示其蓝色风格的作品《卡萨吉玛斯的葬礼》(又名《招魂》)的画面中出现了一位身着长袍、怀抱婴儿的女性形象,这一人物多次出现在蓝色时期的作品中,并在《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毕加索,《人生》,布面油画,197x127.3cm,1903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Göteborg Konstmuseum


直到绘制蓝色时期的杰作《人生》(La Vie)之际,毕加索才摆脱卡萨吉玛斯带给他的心灵创伤。“来自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人生》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这幅堪称蓝色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几乎没有外借展出过”,拉斐尔·布维耶说。这幅创作于1903年的具有精神宣泄性的油画据说蕴藏了卡萨吉玛斯的幽灵。当时毕加索刚刚结束第三次巴黎之旅回到巴塞罗那,他受到神秘学的影响并在创作中加入了塔罗牌的象征意味。这幅油画描绘了卡萨吉玛斯、疑似热尔曼的女子和怀抱孩子的母亲形象,但毕加索表示最初的男性形象其实是他本人,通过形象的替换,艺术家得以精神上的救赎。


再现蓝色时期经典主题:命运与死亡


毕加索,《蓝衣女人》,布面油画,133x100cm,1901年,莱纳·索菲亚国家艺术中心藏

© Succession Picasso / 2018, ProLitteris, Zurich


在《人生》之后,毕加索创作了《盲人用餐》、《苦修者》、《老吉他手》等一系列大量描绘了苦闷的殉道者、悲哀的妓女、失明的流浪汉等形象的作品。这些社会边缘人物的画像与“1898一代”文学家笔下的形象拥有同样的精神气质,表达了对当时西班牙社会悲惨境遇的悲悯和愤慨。本次展出的《盲人用餐》(Le Repas de l’aveugle)描绘了一个坐在餐桌前的憔悴盲人,他生命中的苦难通过其弱不禁风的肩膀、瘦骨嶙峋的面颊和细瘦弯曲的手指展现出来。画面色调的精准控制以及光线产生的戏剧性效果赋予了作品一种神秘性质,从中可以感知埃尔·格列柯以及十六世纪西班牙宗教绘画的影响。


毕加索,《盲人用餐》,布面油画,95.3x94.6cm,1903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2017,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Art Resource / Scala, Florence


毕加索,《老吉他手》,木板油画,122.9 × 82.6 cm,1903年

© 2018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毕加索的秘书杰米·沙巴特斯(Jaime Sabartes)记录了前者蓝色时期的思想,他写道:“艺术源自于悲哀和痛苦……悲哀有助于冥思……悲痛是生命的基础。我们正在穿越……一个不确定的阶段……这是一个痛苦的、悲哀的、不幸的阶段。”这种悲哀源自于毕加索的成长历程之中,并为其提供了创作的源动力。象征主义诗人和理论家查尔斯·莫里斯如此评价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绘画:“这位年轻人非同寻常的作品中有一种贫瘠的悲哀的重压。……这位如此早熟的男孩莫非注定要创造杰作来表达消极的生命意识,或要表达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遭受的伤痛?”


引领玫瑰色时期的缪斯诱惑


毕加索,《穿无袖衬衫的女子》,巴黎,布面油画,72.5x60cm,1904年,泰特美术馆藏

© Tate, London 2018


毕加索对女性形象的描绘贯穿于他的毕生创作。创作于1904年的《穿无袖衬衫的女子》描绘了毕加索当时的情人玛德琳,虽然画面中仍洋溢着大片的蓝色,但此后的作品反映了从蓝色向玫瑰色时期的过渡。她清瘦的体型成为了过渡时期女性形象的特征,这种形象不仅标志着蓝色时期的最后阶段,也是毕加索在将来对其情人相貌和身份解构和重构的一种尝试。


费尔南多·奥利维耶(Fernande Olivier),由毕加索摄于1906年,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藏

© RMN-Grand Palais/Art Resource, NY


费尔南多·奥利维耶与毕加索,1904年摄于蒙马特,图片来源:Pinterest


玛德琳很快被费尔南多·奥利维耶取代——后者是毕加索第一个重要情人。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毕加索改变了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促成了蓝色时期晚期和玫瑰时期早期数幅作品的主题和情绪,例如本次展出的《拿扇子的女人》。毕加索借鉴了安格尔作品中雕塑般的宁静,并在这位蒙马特女子身上赋予了国王般的权威气质,画面上的蓝色大面积褪去,一种近于赭石的色调开始显现。


毕加索,《拿扇子的女人》,巴黎,布面油画,100.3x81.2cm,1905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 Succession Picasso / 2018, ProLitteris, Zurich


马戏团小丑的出场与立体主义的前兆


毕加索,《杂技演员一家与猴子》,水彩硬纸板,104x75cm,1905年,哥德堡艺术博物馆藏

© Succession Picasso / 2018, ProLitteris, Zurich


毕加索人生境遇的改善促使其作品色调从蓝色向玫瑰色转变,其主题也转向更为轻松的马戏团杂技演员和小丑。毕加索对马戏团的热情可能来自于他青年时期与马戏团明星骑手罗西塔·奥罗的浪漫经历。“对我来说,马戏团的魅力真是不可抗拒”,毕加索曾回忆道:“我最喜欢的是小丑……这儿的小丑最早开始放弃传统戏装,穿上更好笑的新服装。这真是一种启示。”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在毕加索的工作室中,摄于1910年

图片来源:www.bridgemanimages.com


1904年,毕加索结识了同样热衷马戏团演出的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后者启发了毕加索对于黑色幽默及野性的新观念,并鼓励他驱除蓝色时期的最后痕迹。此次展出的《红色背景中的小丑》显现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的创作面貌:画面中面无表情的小丑坐在一堵墙上耷拉着双腿,他即使身着戏服也表现出一种赤裸的意像。虽然马戏团成员总是处于表演和运动之中,毕加索更倾向于描绘他们宁静的幕后姿态。


毕加索,《红色背景中的小丑》,水彩硬纸板,57.5x41.2cm,1905年,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 bpk / Nationalgalerie, SMB, Museum Berggruen / Jens Ziehe


毕加索,《红色背景中的裸女》,布面油画,81x54cm,1906年,巴黎橘园美术馆藏

© Succession Picasso / 2018, ProLitteris, Zurich


在经历了玫瑰色时期的探索之后,毕加索将绘画消减到最本质的要素:色彩和造型。在非洲原始主义以及保罗·塞尚、亨利·卢梭等人的影响下,毕加索走向立体主义创作方向,并于1907年创作了《亚威农少女》。本次展出的《女人》正创作于这一时期,她具有非洲面具特征的脸庞、抽象的手臂和胸部被以清晰的轮廓线描绘出来,而人物下半身则以寥寥数笔勾画。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似乎故意运用了非完整的美学态度,然而从画面的表现张力和创作方式上判断,作品已经被完成。


毕加索,《女人》(《亚威农少女》时期),布面油画,119x93.5cm,1907年,拜耶勒基金会藏

图片来源:Robert Bayer, Basel


本次展览由拜耶勒基金会(Fondation Beyeler)、巴黎橘园美术馆(Musées d’Orsay et de l’Orangerie)和毕加索国家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Picasso)联合组织策划。展览以拜耶勒基金会馆藏毕加索作品为基础,从欧洲、美国、加拿大、俄国、日本等多家美术馆借展75件作品,并展出了数幅几十年未公开的私人藏品。“看到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毕加索蓝色和玫瑰色时期的杰作齐聚一堂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这是一生必看的一次展览”,拉斐尔·布维耶说。撰文/张尧)


关于拜耶勒基金会


拜耶勒基金会由恩斯特·拜耶勒(Ernst Beyeler)和希尔达·昆兹(Hilda Kunz)成立于1982年,致力于管理其收藏的现当代艺术作品。1997年,由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基金会美术馆在巴塞尔落成,从此成为保管这批藏品的永久场馆。目前基金会的藏品数量达320件,其中囊括了巴勃罗·毕加索、弗朗西斯·培根、路易斯·布尔乔亚、保罗·塞尚、阿尔伯特·贾科梅蒂等艺术家佳作。此外,拜耶勒基金会还致力于藏品的修复工作,迄今已完成安迪·沃霍尔《约瑟夫·博伊斯》、克劳德·莫奈《睡莲三联画》、巴勃罗·毕加索《少女》等作品修复项目。


拜耶勒基金会,图片由Mark Niedermann拍摄


青年毕加索:蓝色与玫瑰色时期

展至5月26日

拜耶勒基金会,巴塞尔




艺术新闻/中文版》上海招募

👇


TANC

寻找艺术市场编辑、数字媒体编辑和实习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